百年企業的"行商“精神論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最近常常聽到日本陷入長期的低迷甚至有人會說日本已經不行了。確實日本經濟陷入苦戰,不過我認為日本的企業以及商人的文化與智慧還有很大的潛力。這個潛力並非現代經濟學的商業而是“行商”的精神。

商業及行商在定義上有微妙的差別,一個是科學一個可以說是哲學及道德。這種行商的精神在台灣也是可見的,因此認為作為這次的文章還算合適。


商業是什麼?

商業的基礎是經營學、經營戰略、行銷等基本概念的方法論與邏輯理論。大約由20世紀開始實際被研究並整理出來的科學方式的管理手法到現在的各種分析方程式。

商業講求合理的達到成果、站到優勢的競爭地位等要贏過競爭的遊戲規則。現在站在最前線的上班族每天都是戰鬥,除了如何贏過敵對企業,連公司裡的鬥爭也必須取勝。然而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會積極採用低價的勞動力也是必然的演化。不過接下來會邁向哪裡呢?1年365天活在競爭裡,整天要求更合理的結果會不會讓參與的企業及前線人員越來越疲憊不堪最後可能兩敗俱傷?

這時候老但是新的行商精神可能就會派上用場。




賣方、買方、世間3好的精神

“行商”這詞感覺只是一個從事買賣的意思,但是根源可以追逐到很久很久以前,從人類開始互相交換東西開始,是一個跟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個行為。不過這裡說的“行商”其實是日文的“商い(AKINAI)”,雖然如果翻譯成中文一樣是“行商”,但是這個老詞帶給人們的形象是日本江戶時代(約1600年到1868年的時代)的商人論。除了與客人收錢賣產品,“商い”還包含必須讓社會更繁榮更幸福的使命。因此商人不是賣商品、而是提供商品讓客戶想買並且買的開心,是一種包含了“物”與“心”的2種行為。買賣裡必須同時創造“滿足的心”才算是達成交易。客人有了滿足的心也同時會讓世間更美好,因此可說是一種共創美好世間的精神。

“行商”與商業最大的不同的就在於這個“共創”精神。當企業重視的不再只是短期利益而是長期成長及繁榮的時候、重心也會從競爭移向共創。

在日本現在創業超過百年的企業有2萬個以上、其中200年以上有3,147企業、1,000年以上有7家,世界上最老的企業前3名都是日本企業。(目前世界上最高齡的企業是日本的從事寺廟建設的金剛組,高齡1435歲)
數據來源 - 日本東京商工研究機関

歐洲超過200年歷史的企業分別為德國837家、荷蘭222家、法國196家,歐洲企業的平均壽命是40年。而中國歷史最長的企業是1538年創立的『六必居』、其他有『張小泉』、『陳孝濟』、『廣州同仁堂藥業』、『王老吉』等目前為止歷史超過150年的僅5家企業、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才2.5年,集團企業也才7到8年。

日本企業如此長壽來自於他們的經營特徵,保護家業、不追求發展速度、集中經營以及獲得社會信賴。信賴及名譽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誠實與信用的土壤、尊重老練師傅的技術及熱情、終身僱用制度等等都是日本企業長壽的秘訣。

雖然不少概念可能已經隨時代變化在現代不太管用了。但是有一個日本近江商人的理念“賣方、買方、世間3好”的精神是早在經營學及行銷理念誕生前就存在。買賣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透過買賣讓世間更豐饒更幸福。賺錢只是結果,目的是共創更美好的世界(社會)。行商終極的目標是創造共存共榮的社會。要想如何與其他企業差異化以前先想如何與他合作。對顧客的想法也是與其想如何搶奪敵對企業的客戶,會多想想如何與客戶相思相愛。


台灣老企業

台灣也有很多老產業。例如昨天看到的一篇維持傳統做法做米粉的報導(之後查到是家叫山川米粉的第5代企業),他們堅持使用純米製作米粉不摻雜玉米粉、得多花5倍的時間製作但是靠米本身的粘性不需要多添加其他會增加粘性的成分的“純米米粉”(因為玉米粉磨後顆粒還是比較粗粘性也不足所以可以讓量增加但是需依賴其他成分才可以讓米粉凝結成條狀)。


“好產品是可以幫人出一口氣的,所以傳承150年的老店未來還要再接續幾年幾代,莊國忠夫妻倆沒在計算。莊國忠:「幾年不是重點,我說精神比較重要,你能把東西做好,那才是重點啊。」

東西做好能昂頭挺胸地面對各種檢驗,老招牌就這樣挺過150年,傳承中這一家人還要努力讓消費者知道,什麼樣的食物才叫做美味又健康。”
內容來源TVBS新聞

很多企業為了壓低成本以含玉米粉及其他成分來達到大量生產,是為了符合買方希望價格便宜的需求,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靠包裝隱瞞或讓事實模糊的行銷方式就是捨棄了讓社會更好的信念。這就是“商業”與“行商精神”的差別。



行商精神 再生

如此競爭激烈的現代來看,這種想法老套了?
其實不盡然。網路產業的職人就是整天思考idea的工程師們,大家都想去的網路公司雖然沒有終身僱用機制,但是為員工思考花很多功夫的各種福利及工作style也都是尊敬之意。若開發產品是社群相關的服務,不一定要去搶Facebook的客群轉到自己的服務,可以利用Facebook的功能讓你的服務更好更方便。這種現在已經常見的Mashup是不是很像共創的精神?錢隨後而來是不是也是很典型的網路經濟?

不過由於錢有時來的太慢,在撐很久後終於開始賺錢的企業可能會想快點回收往往IPO後(如同改用商業邏輯思想)服務就變調了...這個還年輕的網路產業未來應該會繼續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繼續進化。不過有一天說不定超過100年的網路公司出現時、會再度看到行商精神存活在此公司的理念。


 
01Creators零壹創英 創業故事 © 2013 | Plantilla diseñada por Ciudad Blogger